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十三五”发展规划

发布时间: 2016-12-12      访问次数: 483

“十三五”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时期,是江苏实现“两个率先”和江苏教育实现现代化的攻坚阶段,也是康达学院从迁址过渡办学迈向规模发展的关键时期。为适应独立学院改革的新形势,实现学院新的发展,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江苏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南京医科大学 连云港市人民政府合作举办康达学院协议书》、《南京医科大学关于康达学院迁址连云港办学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制定本规划。

第一部分“十二五”发展概况

一、“十二五”发展取得的主要成绩

顺利完成迁址连云港办学。20139月,连云港校区一期工程正式投入使用并迎来首批新生。目前,连云港校区占地面积500亩,已完成建筑面积14.7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近6000万元,图书馆文献收藏量达64余万册,自有教职工228人,在校生人数为3645人。

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在武书连大学排行榜中,我院2013级新生质量在全国322所独立学院中位列第十位;执业医师通过率达到并超过全国平均水平,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通过率为100%;大学英语四级考试通过率达到90%以上;毕业率达99%,学位授予率达92%以上,就业率为95%以上;江苏省高校招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相关数据显示,我院毕业生就业率在全省所有独立学院及民办本科院校中排名第一。

教育教学水平稳步提升。学院于2012年获得独立学院学士学位授予权;成立九个教学机构,聘请一批知名学者担任系、部负责人;成立国际交流合作中心、教师发展中心,为提升教育教学水平与层次提供保障;成功申报康复治疗学、医学检验技术、药物制剂、英语、公共事业管理(卫生事业管理方向)、公共事业管理(医药贸易与管理方向)等六个专业方向,目前学院共有12个专业18个方向;药学、公共事业管理、临床医学、护理学专业顺利通过省教育评估院专业抽检;制定与完善转专业和学籍预警制度;加大教学基地建设,新增附属医院4所、教学医院6所。

师资队伍进一步优化。积极引进高水平、高层次人才担任专业负责人,落实学科带头人、专业负责人制度;通过讲座、培训等方式,提高青年教职工的业务能力;举办“博士生课程班”,提高临床专业教师学历层次和专业素质。

学生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加强学风建设,严格学生管理,形成优良校风、学风;强化辅导员队伍和兼职班主任队伍建设;坚持三贴近工作要求,完善目标考核制度,提升学生工作科学化水平。

内部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设立教务处、学生工作处等9大管理机构,并在全省独立院校中首设监察审计办公室,保障学院各项工作有序开展;修订理事会章程,增补理事会成员。

党建工作初显成效。加强基层组织建设,连云港校区新建9个基层党支部;加强宣传工作,在多家媒体刊登专题文章,及时、全面地宣传学院改革与发展成果。

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逐步提高。深化“校府合作、校院合作、校企合作、校校合作”,与江苏豪森医药集团共建“豪森班”;成立南京医科大学江苏康达医药卫生发展研究院,与连云港市卫生计生委就新农合政策研究展开深入合作,并为连云港市基层医疗卫生人员提供业务培训。

二、“十二五”发展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十二五”期间,学院事业发展成效显著,但仍存在许多问题和困难制约学院发展:一是基础设施建设未能按照建设规划完成,且现有建设规划远不能满足扩大办学需求;二是教学改革需进一步深化,学院办学特色还不明显;三是人事制度需进一步改革,教职工队伍结构不尽合理,全员聘任、考核工作有待加强;四是内部体制机制需进一步创新;五是对外交流与合作要进一步扩大;六是经费收入与学院事业发展需求之间存在较大差距。

第二部分“十三五”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一、学院发展面临的重要机遇

江苏省教育厅明确表示要“进一步完善高校分类管理,鼓励支持独立学院转型为应用型本科院校”,这为学院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政策环境;连云港作为“一带一路”交汇点城市和国家级新医药产业发展基地,为我院提供了宽广的地方办学资源;伴随着民众健康意识的增强,个体保健、公共卫生方面的需求也显得越来越强。同时,随着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快速发展,未来医疗及健康产业发展将呈现新的趋势,行业优势将推动学院向应用型院校发展;母体学校成为部委省共建学校,良好的社会声誉将为学院发展提供新的动力。

二、学院发展面临的挑战

“十三五”期间,学院既要加大投入推进校园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大力推进内涵建设提高办学质量,办学资源紧张问题将进一步凸显;独立学院在教学方式、人才培养、体制机制等方面存在特殊性,特别是迁址办学后需进一步探索独立学院办学模式,明确办学目标,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创新发展之路。

第三部分“十三五”发展定位与办学目标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和国家教育工作方针和政策,以高等教育和医疗卫生事业发展需求为导向,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核心,为建成办学理念先进、教学特色鲜明、社会服务能力突出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发展定位

发展定位:立足连云港,积极辐射周边省市及陇海沿线,努力把学院建设成为以医、药、护理专业为主、多科发展、特色鲜明、国内知名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力争把学院打造成为南京医科大学在连云港的人才培养高地和医药技术创新服务基地。

三、办学目标

总体目标:坚持内涵建设与外延拓展并举,坚持“特色立校、人才强校、文化兴校”,切实提升学院的核心竞争力,努力把学院建设成为“地方性、应用型、有特色、高水平、国际化”的医学类本科院校。

——明确重点专业,深化教学改革。“十三五”末,学院专业(方向)总数达到20个左右。建成医、药、技、管四个专业群,形成医学专业特色突出,医学相关专业特色鲜明,规模适中、结构合理的学科专业体系。培育和建设一批院级精品课程,全方位提高教学质量。

——扩大办学规模,保证生源质量。立足江苏,面向全国,逐年提高全日制本科生招生数,并加强与高职院校的衔接,扩大专升本招生专业数量;力争到“十三五末,在校生规模达到8000人;加强办学核心指标考核,到2020年,毕业率保持在99%以上,学位授予率保持在95%以上,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临床医学执业医师考试通过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通过率稳定在99%以上。

——引进高端人才,补充优质师资。每年招聘和引进专业教师15-20人,争取到“十三五”末,学院自有专业教师200名、教辅人员100名,在校教职工达到400人左右。其中,双师双能型师资比例达到30%,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的教师所占比例达96%以上,具有博士学位或博士在读教师人数比例达到30%

——加强附院建设,提高临床教学能力。在充分利用南京医科大学附院与教学医院、教学基地资源的基础上,拓展学院自有附属医院、教学医院、教学基地建设。“十三五”期间,力争新增5所附属医院、20所教学医院和教学基地。通过人才共育、平台共建、文化融合等方式,推动附院、教学医院等成为学院实验、实训基地和“5+3”临床医学人员培养基地。

——完善校园基本建设,改善办学条件。高起点重新规划校园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功能区和生活区,“十三五”期间,学院规划新建4.8万平方米教学行政用房、4.2万平方米宿舍用房以及国际学术交流中心、临床医学楼-护理补充楼、科研大楼、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等建筑,以满足8000人在校生的教学和生活需求。

——建立校地合作发展平台,提升服务地方能力。建立学院、母体学校、地方政府及企业共同参与的科研合作发展平台,提升学院青年教师科研水平。争取获得国家级科研课题2-3项,省部级科研课题5-10项,市厅级科研课题10-20项,在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100-120篇。大力开展境外交流与合作,服务地方对外开放战略大局。

第四部分“十三五”发展的主要任务

一、以专业建设为主线,强化医药办学特色

1.优化专业结构,强化特色专业建设。按照“精品医学、优质医技、交叉协同”的思路布局学院的学科和专业体系,使医学类专业、医学技术类专业、其他类专业之间的比例达到231;围绕基层医疗、健康养老、医药研发与销售、信息产业等卫生事业发展需求,重点建设全科医学、护理学、药学、康复治疗技术、医学影像技术、公共事业管理(医疗保险方向)6个专业方向。积极申报临床医学(儿科医学方向)、临床医学(精神医学方向)、护理学(助产方向)、医学信息工程、中西医临床医学、口腔医学技术等特色医学专业(方向),提升学院专业优势。

2.加强课程与教材建设,构建优质教育平台。培育和建设院级精品课程,力争实现省级精品课程零的突破;加强教材建设,各系、部力争独立编写与学院教学改革相配套的6-8套专业特色教材、实验实训教材;完善课程体系建设,强化医学人文课程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基础地位。

3.推进教学方法改革。完善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加强教学规范建设;启动标准化病人(SP)教学改革项目;根据医学生“5+3培养模式改革要求,做好临床医学培养与学生毕业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对接工作;出台激励政策,鼓励学生参加各类竞赛和职业技能考核鉴定;加强校内教学机构之间合作,实现教育教学资源共建共享

二、以育人质量为核心,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1.创新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完善相近专业“前期趋同、后期分化”的人才培养方案;推行“必修课+专业选修课”、辅修专业制度;加强校内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强化学生动手能力培养;探索开放办学新模式,吸引企业或医院采取“订单式”培养;根据“豪森班”办学模式,新建一批“临床班”、“药学班”、“医药贸易班”、“医疗保险班”,提升学院校地合作办学水平;推行基础临床教学融通机制,实施护理学“2+2、临床医学“3+2”等联合培养人才模式。

2.大力开展交换生工作。每年选派100名左右大二、大三优秀学生到母体学校、省内外医科院校、境外院校的相关专业学习半年到一年;吸引外校学生来院学习,探索校际交流互换人才培养模式。

3.创新学生管理方式。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着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着力构建培养、教育、管理、服务和发展“五位一体”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

三、以师资建设为根本,实施人才强校战略

1.创新青年教师培养机制。强化与校本部合作力度,联合培养青年教师;实施“青年教师导师制”,发挥老教师、骨干教师对新教师的“传帮带”作用;有计划地开展学术交流活动,各系、部每年选派1-2名青年教师到大校或国内外高水平大学做访问学者或进修学习。

2.优化师资梯队结构。加强双师双能型师资培养,各系、部每年选派1-2名青年教师到医院、企业接受培训、挂职工作或实践锻炼;加强学科带头人、学术带头人的引进和培养,启动“康达学院名医、名师”培养计划;通过“高层次人才引进”和“青年骨干培养”双渠道支撑,使师资队伍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达到合理水平;整合附属医院、教学基地、周边高校的教学资源,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兼职师资队伍。

3.深化人事改革,完善考核评价体系。推行并完善全员聘任制度,实现由身份管理到岗位管理;制定合理的绩效考核方案,改变以往单一的考核模式,建立教职工分类管理和评价体系;推进薪酬制度改革,实行以岗定薪、按劳取酬、优劳优酬的分配制度,突出“院龄”在薪酬体系中的作用。

四、以附院建设为抓手,促进医教研协同发展

1.支持附属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做好国家级住院医师、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的建设工作,促进学院与附院顺利接轨“5+3医学生培养;推动附属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完善教学设施,加强临床技能培训中心建设,组建相对固定的技能培训师资队伍,建设标准化多站式技能考核中心,成为学院临床教学和科研的标杆医院

2.建立学院与其他附属医院在临床教学方面的联动机制,加强学院与附属医院在教学、科研、师资、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合作。

3.进一步提高临床师资教学能力。继续举办南京医科大学博士研究生课程班、青年教师提高班,加大连云港地区医疗卫生兼职师资的培养力度,提升教师的学历、教学和科研水平。

五、以产学研合作为纽带,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1.提高教师科研能力。建设科研平台,加强与母体学校的科研合作,提升教师科研水平;鼓励学院自有教师与临床教师合作,通过基础与临床、基础与应用的合作,推进学科间的协同创新;鼓励各系、部根据自身发展实际,成立专业研究所,为培养应用技能型人才打好基础。

2.拓展社会服务领域。以江苏康达医药卫生发展研究院为平台,开展学历教育和非学历培训,力争把学院打造成为南京医科大学研究生教育的苏北基地和基层医务人员的培训基地;与连云港乃至全省企事业单位合作开展横向和纵向课题研究,并遴选部分重要科研成果进行转化和推广,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3.提升社会服务能力。以连云港市新医药产业发展及“一带一路交汇点城市”建设为契机,大力发展医药特色专业,积极参与“生命健康产业”的发展,为连云港经济社会发展和医疗卫生改革提供决策咨询;牵头“一带一路”沿线地区医学院校,打造“一带一路”高等医药教育合作交流平台,组织召开高等医学教育论坛;积极推进“生命健康科学馆”建设,打造连云港地区(苏北地区)唯一的青少年生命教育科普基地。

4.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加强与港台地区、中亚地区、日韩及其他国家地区医药院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推进中外友好院校之间的发展;依托南京医科大学教育资源,招收境外地区医药类留学生、进修生,打开学院对外办学路径。

六、以文化建设为载体,传承创新校园文化

1.加强学风建设。夯实育人平台,提升共青团工作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强化职业道德教育,加强学院师德师风建设,积极营造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关爱学生的良好氛围。

2.以“博学至精、明德至善”作为校园文化的基本内核,构建独具特色的医学院校文化。以20周年院庆为契机,开展各项文化建设活动,努力将学院建设成为具有高度归属感、认同感和自豪感的精神家园。

3.加强宣传工作。深度挖掘学院有宣传亮点的新闻事件、新闻人物,在各级各类媒体进行宣传报道,不断提升学院社会影响力。加强学院贴吧、微信、微博等新媒体的监督管理工作,确保校园信息和文化安全。

部分“十三五”发展的保障措施

一、加强党的建设,增强组织保障

1.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重要理论精神,巩固群众路线教育成果,扎实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统筹学习型、服务型和创新型党组织建设,把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与提高党政管理服务水平紧密结合起来。

2.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以思想作风建设和能力建设为重点,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引导各级干部在提升素质、做出实绩上良性竞争,努力打造学习型、研究型干部队伍。

3.构建从严治党的长效机制。加强党风廉政教育,继续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党员干部要认真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学校党委“十项实施意见”,做好表率。

二、强化办学主体职能,保障可持续发展

1.积极争取南京医科大学的全面支持。南京医科大学有雄厚的师资优势、优良的教育教学资源,学院要继续争取母体学校在人员、资源、政策和管理等方面的支持,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2.充分发挥连云港市政府在校园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主体作用。争取市政府在办学基础设施方面给予财力和物力支持,保证学院办学功能的进一步完善和正常运作。学院通过深化“校地合作”,切实服务连云港经济社会发展。

3.加强领导体制建设,完善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完善理事会章程,定期召开理事会会议,调整理事会成员,增加南医大和连云港市政府人员,形成相互协作而又充满活力的领导机构。院长在理事会的监督下全面负责学院的日常管理工作,推动学院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三、优化资源配置,提升管理水平

1.强化民主管理,完善监督机制。严格执行“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建立健全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定期组织召开教职工代表大会;坚持党务会、院务会、院行政办公会等会议制度,确保重大事项决策的科学性、准确性、民主性。

2.整合办学资源,提升办学效率。以学院基金会为平台,多渠道筹措经费;健全监督机制,加强审计,降低办学成本;完善仪器设备调剂、共享机制,以学科为依托,建立跨系、部的科研中心、试验中心、测试中心等,提高仪器设备的使用率。

3.打造苏北、鲁南地区医药类文献资源库。加大数字资源投入和图书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力度,将图书馆打造成为苏北、鲁南地区医药类文献资源库。开展特色档案研究,建设集“档案、校史、展览”于一体的多功能档案室,并积极申报创建省级四星档案室。

四、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优化育人环境

1.争取政府支持,拓展办学空间。由于新增3000名在校生,建议市政府增拨200亩土地作为学院教育用地,用于新建教学用房,包括学生食堂、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大学生活动中心、体育活动中心、药学与医学实训中心、部分教室、社区医疗中心(校医院)等建筑,打造学院第二教学生活区;积极推进与连云港市体育运动学校等联合办学。

2.加快推进校园基础设施建设进度。协助江苏润科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推进工程建设,确保于20168月底前完成5/6栋学生宿舍楼建设,力争同期完成风雨操场建设;2017年完成临床医学楼-护理补充楼、新学生宿舍楼、新教工餐厅、体育馆等设施建设。

3.合理利用共建区70亩土地。建立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全面协调发展的大健康产业产学研中心;建设学院国际学术交流中心和康达健康产业园,为学院招收医药类留学生、进修生及医药研发、卫生服务提供条件。

五、推进信息化建设,创建智慧校园

推动数字化、智能化、智慧化校园建设。加强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学院有线网络与无线网络的全覆盖;按步实施建设“三中心二平台”(教与学研讨中心、可视化实验中心、在线学习课程中心、录播平台、慕课平台),促进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化新技术,依托微博、微信、APP应用等信息化新媒体,在PC电脑端和手机移动端同时推进信息化建设。

六、强化评估监督,狠抓规划落实

坚持“整体规划、分段实施、动态管理、及时完善”的原则,加强任务分解,实行规划问责制,建立规划实施信息实时反馈系统。监督工作由院长办公室牵头,党群工作办公室、监察审计办公室共同参与。实施目标考核,重点考核规划中关键发展目标的完成情况;考核结果作为学院对各系、部及主要职能部门领导奖惩的主要依据,以及资源增量总体配置的重要参考。